在8月30-31日于青島召開的“第二屆中國農藥國際市場開拓及境外登記交流會”上,中國農藥工業協會副會長、中農聯合總經理許輝作了精彩報告,跟各位參會代表分享了開拓國際農藥市場的思考,并給中國企業提出了相關建議。
許總從事農藥行業已經37年,他見證了中國從農藥進口國到凈出口國的發展歷程。許總指出,嚴峻的國際農藥市場形勢給我國農藥出口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報告中,許總首先分析了目前我國農藥出口面臨的主要風險。具體來看,主要包含以下四方面風險:
一、貿易保護主義帶來的不利影響,美國、印度實施的貿易保護主義新政策,明確規定了對農藥進口的一些限制,而上述政策也對中國農藥行業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
二、美元匯率的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
三、自然災害以及政策的不確定性帶來的不利影響,跨國公司近年在轉基因作物的研發上進行了大量的投入,而轉基因作物推廣過程中尚面臨一些列問題,或將對我國農藥行業造成影響;
四、公眾對食品安全關注度的提升,特別是對轉基因作物、抗性雜草等問題的關注。
我國是名副其實的全球第一大農藥生產國,農藥出口量占據我國農藥生產量的半壁江山。從近年我國農藥出口產品結構來看,呈現原藥出口比重遞減,制劑出口比重上升的特點。許總稱,盡管中國農藥出口體量大,但是仍以原藥為主,截止目前,在國際市場上中國真正的自主品牌并不多,因此,確定目標市場,打造中國農藥自主品牌為當務之急。
會議上,許總對全球農藥市場進行了詳細分析。許總指出,從實際用藥量上來看,亞洲的用藥量應該是最大的,而第一大挑戰則在中國,因此,生產型企業首先應立足中國市場,除了中國,東南亞的泰國、越南也是良好的市場選擇。
印度由于其生產制造優勢和語言優勢未來可能對中國農藥企業發展造成巨大影響,斯里蘭卡和日本對農藥登記要求較為嚴格;北美加拿大可能是農藥生產企業易忽視的市場,該國農藥登記較為嚴格,進口農藥以除草劑為主;歐洲農藥市場份額非常穩定,但是登記流程復雜,投入需謹慎,進入該地區市場,選擇登記品種和良好的合作伙伴尤為重要;
非洲以埃及為代表的北非市場相對較為穩定,東非市場相對而言更易開發;澳大利亞每年市場份額約二十幾億美金,中國海關數據大約每年有5億美金的農化產品出口澳洲,占這個蛋糕的1/4,澳洲市場競爭激烈;東歐、俄羅斯對中國農藥企業而言,具有很好的合作機會,但是中國企業目前對上述市場相對陌生。在具體目標市場的選擇上,許總建議綜合考量以下幾個因素:關注人口數量超過3000萬的國家和地區;關注自身制造能力比較弱的國家和地區。
目前農藥行業企業大概分四種類型:一、以幾大農化巨頭為代表的創新型公司;
二、以Adama、紐發姆為代表的作物解決方案公司;
三、制造型企業; |